「大爺,您好!您的貨物占用了人行道,影響市民通行,請馬上搬入店內。」近來,在市中區白馬山大街轄區白馬山南路啤酒廠宿舍門前,兩名城管法律隊員一邊對老大爺耐心勸導,一邊將「越界」的物品合力搬入車內。這是白馬山大街城管文明法律、溫情服務的常見一幕。
李大爺在白馬山南路啤酒廠宿舍門前開了一家水果店,店內部分貨物占用了大半條人行道。在城管法律人員的勸導下,他主動將門口的貨物搬入店內。「現在城管人員的法律態度很親和。我們也樂意改正錯誤,對照相關要求做好整改。」李大爺說。一名路過的市民則表明,城管法律人員把亂擺亂賣、占道運營的攤販勸導離開之後,路途順利多了。
堅持服務與管理並重,在嚴格法律中體現人文關心。51歲的劉女士與老公離婚後,帶著22歲的女兒來到城裏,在白馬山東路靠沿街賣蔥油餅營生。在整治小商販占道運營專項行動中,劉女士母女日子陷入困境。得知這一狀況後,白馬山大街城管隊員便集資為她裝潢了一輛三輪車,裝備了煤氣竈,送到她家裏。並在世茂原山首府小區找了一處不影響市容的空地,組織她免費定點運營。劉女士感動得直流熱淚,逢人便說,她出門在外遇見了好人。
跟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,很多農人失掉土地,需求尋找新的營生手法。跟著企業改革逐步深化,大批員工下崗,需求二次就業。人口密集的市區,便成為他們抱負的開展空間,占道運營現象時有產生。這樣,就與城市管理產生對立。
為了解決這一對立,白馬山大街城管委實行了一條整治與引導結合,先疏後堵,管理前移的「給出路」方針。他們從實際出發,在取締違法占道的同時,合理劃定一批標準化運營場點,引導小商販劃行歸市,讓路於民。立異城市管理體製,行使標準、協調、服務、監督、管理職能,讓白馬山轄區更誇姣、更美麗、更具吸引力,讓群眾日子更舒適、更自在、更有幸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