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保障系統建造,到社區依法管理、物業管理、參加式管理、數字化管理……東明路大街在黨建引領底層管理的方方面面進行著探索。日前,在大街舉行的一場專題研討活動中,專家學者、社會安排代表、底層幹部代表等聚集「打造一流黨建引領一流開展的東明實踐範例」這一議題集思廣益、展開交流。
此次研討會的主題觸及8個範疇,包含黨建引領底層管理的保障系統建造、居民區依法管理、黨建引領物業管理、參加式管理、文明品牌打造、黨群服務中心系統功能建造、底層管理數字化轉型、協商民主的製度供應。大街、居民區、社會安排和企業代表,圍繞各自的範疇在會上分享最前沿的資訊。來自市委、區委黨校以及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,則從各自研討的視點,對上述8個範疇的東明實踐點評發言。針對東明參加式社區管理作業,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唐有財感言:「這裏不只有實踐陣地,一起還發掘在地社會力量,進一步激發街區生機。」
東明參加式社區管理作業,近階段聚集構建街區管理共同體。東明轄區內共有商業道路11條,包含2個商業綜合體、1044家沿街商戶。大街將轄區商業街區劃分為4個片區,依據街區特點細化作業舉措。11條商業道路按路段別離成立黨建聯盟,並在每條道路成立若幹個自治小組,用參加式管理的方式,充沛發掘商戶本身資源和優勢,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,構建底層管理共同體。
唐有財表明,東明將先前居民區參加式管理的經歷進一步延伸,讓作業優勢走出居民區、融入商業街區。「東明建立街區管理作業站,並配有專業社工,在引入其他社會安排的一起,盡力孵化在地社會安排『街區開展中心』,這些做法有效地激發了街區生機,招引商戶參加街區管理,增強了他們的歸屬感。」
東明路大街黨工委書記沈春雷表明,東明一直在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城市底層黨建新路,牢牢把握「黨的領導」核心,將「安排凝集」作為主軸、「以人民為中心」為宗旨、「生機激發」作為底層管理的關鍵所在,堅持「立異驅動」,盡力將東明經歷從「盆景」「苗圃」變為「森林」。